当前位置:51纪念网 > 烈士陵园 > 东兰烈士陵园 > 陵园简介
东兰烈士陵园

东兰烈士陵园始称“韦拔群烈士陵园”,位于东兰县城西更闹坡,1956年由中央人民政府拨款兴建,1957年竣工。原占地面积94.7亩,建筑面积29720.5平方米,园内设:大门亭廊、仿古排门、革命烈士纪念馆、英雄战斗群雕、革命烈士纪念塔、韦拔群烈士陵墓、解放东兰烈士纪念碑等纪念建筑设施。1958年,张云逸大将题写“革命烈士纪念塔”塔名;1963年2月“韦拔群烈士陵园”被广西壮族自治区列入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6年10月15日,国务院把东兰“革命烈士公园”列为全国第一批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园名更为“东兰烈士陵园”;1995年12月,“东兰烈士陵园”被列为广西壮族自治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6年5月8日被共青团中央列为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2007年8月,自治区纪委把东兰烈士陵园列为广西党员干部教育基地。

在2007年,为弘扬拔群精神,造福老群人民,东兰县委县政府对陵园进行改建扩建,总投资7000多万元。工程位于东兰县城西北更闹山麓,它是在原来的陵园基础上向北扩建,形成一条自南向北的中轴线把保护和扩建两部分有机的联系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整体。整个工程占地120亩,工程设计建设项目有韦拔群念馆、将军园、拔群广场、铭记园、功德园等几个部分组成。

纪念馆主体位于广场的最北端,于2009年1月1日动工修建,2009年11月5日建成开馆,建筑面积为11716平方米,室内使用面积约为7200平方米,整个纪念馆长129.6米,宽71.1米,高28米,共三层。是由柳州华艺设计院设计,自治区主席马飚亲自审定建设方案。馆内已陈列布展八个展厅和设置各种多功能室,展览面积达3500平方米,共陈列布展1000多件文物史料。

纪念馆里的七个展厅分别讲述了韦拔群忧国忧民,探索真理;领导农运,武装斗争;参与百色起义,组织创建右江苏区;邓小平与韦拔群;韦拔群对党忠诚,捍卫苏区;韦拔群牺牲后无数革命先烈前赴后继,红旗不倒的战斗经历;以及永恒纪念,不朽丰碑;百名将军为韦拔群题词等。展厅通过大量的图片、文字资料展览,充分运用声、光、电、多媒体、幻影成像、虚拟现实、壁画、雕塑、油画、场景复原等手段再现历史真实场面,清晰详细地介绍了主体人物韦拔群一生的革命斗争历史及为党为人民所做的牺牲和贡献,再现邓小平、张云逸、韦拔群等革命领导人领导左右江革命的丰功伟绩,展示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冲锋陷阵、英勇奋斗,用生命和鲜血谱写民族民主革命的壮丽篇章。

将军园占地20亩,投资700多万元,采用的是不规则的自然式园林风格,将置石与植物造型相配置,形成优雅的园林风格,相得益彰。作为韦拔群纪念馆的一个重要部分,园内陈列着韦拔群、陈洪涛等著名烈士,韦国清、韦杰等开国将领,覃应机等党和国家高级领导干部等共17尊铜像及展示了他们的平生简历。

拔群广场占地面积28亩,广场中心地面铺设有代表地方民族文化元素的铜鼓及壮锦图案,周围环绕有12根图腾柱子,每根柱子上面都立有东兰县自己生产的硕大的铜鼓,这也体现出东兰“中国民间铜鼓艺术之乡”的特色。整个拔群广场的建设将东兰革命历史和地方特色巧妙融合在一起,广场可以容纳两万人,是举办纪念活动和各种大型集会的最佳场所。

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基地,东兰烈士陵园充分发挥了基地共建共育的作用。先后与全县多个单位及中、小学达成共建,充分发挥了革命传统教育的主阵地作用。烈士陵园在爱国主义教育、国防教育中的特殊作用,还吸引了东兰县暨周边部分县、乡、镇群众,特别是青年学生纷纷前来参观、开展纪念、学习活动。据不完全统计,1988年至2009年烈士陵园接待社会各界群众550多万人次,其中包含有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中小校等团体,为社会各界提供参观讲解近30000多场,充分发挥了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国防教育的窗口教育作用,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支持和好评。